BOB在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商务部副部长高燕介绍,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额2.09万亿美元,近七成已经完成。而2013~2017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累计3629.9亿美元,BOB完成营业额累计2307.6亿美元,分别占同期总额的50.5%和47.9%。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基建投资已经成为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5年来,国际环境、经济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聚焦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国企业如何高质量地“走出去”?当前在基建投资领域还存在哪些亟待完善的地方?《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在论坛召开期间专访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研究一部主任俞建拖。
NBD:“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在基建投资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客观存在。您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俞建拖:企业海外融资难的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BOB过去,企业过度依赖信贷,做完一个工程,赚到了钱,后面的运营风险就不管了,这样很难得到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
寻找解决的路径,我觉得有三条思路。首先要创新融资方式和理念,更多的利用香港、澳门等金融市场,扩大潜在的投资者。通过扩大潜在投资者,把风险分散出去,BOB不要把所有风险都集中在政策性银行上。
其次,要做大利益共同体。同样一个项目,美国金融机构、欧洲金融机构、新加坡金融机构都在这里,大家不会相互排挤,而是把利益共同体做大做强。
最后一点,就是要鼓励PPP等社会资本的参与,实现更多股权性质的投资,不做“一锤子买卖”,而是考虑到长期经营投资,大家形成经营预期。
NBD:当前,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确实是一个热点话题。但也有人对社会资本介入产生的风险表示担忧,您怎么看?
俞建拖:任何经济项目都有风险,对于社会资本的介入,我认为还是要把目光聚焦到评估上来。在基建投资领域,我们的评估工作还不完善,做的还不够。很多企业对于风险的防控是偏弱的。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信息共享很重要。仅仅靠企业自身是很难做好的,所以政府公共部门需要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比如承包商会,就建立了风险防控平台,通过平台了解企业的信息、征信甚至是污点,能够在平台上先进行预警。
风险防控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政府、协会发挥作用。举个例子,前几年在埃塞俄比亚市场,许多企业急着走出去,低价竞标,BOB恶意竞标。当地的中国商会就出来协调,建立起一种规范,有了规范,有了评估机制,就能有效把控风险。
俞建拖: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待开发热土。目前,该区域人均GDP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2015年,该区域城镇化率平均为47.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6.4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进入中期阶段,对于基础设施会形成巨大需求。这个需求到目前为止,仍然远远没有满足。
从自然资源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BOB该区域是全球能源的主要供给者。比如全球化石能源总产量60%来自该区域。区域国家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48%左右。已经探明的铁矿石储量占全球的40%。这些都为企业开发提供了非常大的潜力。
NBD:您刚刚谈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等方面的风险,除此之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还面临哪些风险和挑战呢?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存在国家和社会治理脆弱的问题,这也制约了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比如恐怖主义、高发,政权和政策变动频繁等。企业在进入这些国家之前,必须先要进行风险的评估。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由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东南欧等不同经济板块组成,各个板块之间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增加了区域发展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但也对该区域的协同和整合带来挑战。在该区域,有三分之一的国家长期处于经济低速增长状态。对于投资企业而言,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状况形成不同的投资理念和发展经验,这些对企业无疑也是一个挑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