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基础设施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对于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基建即基础设施建设,是指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的完善、改造等社会工程。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象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煤炭、电力电网、热力等能源保障基础设施;水库、水坝等环保水利设施。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基建内涵逐步从传统的“老基建”向“基建”新拓展BOB。“新基建”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5G通信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旧基建主要在于托底经济保障就业,新基建则是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更多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主要面向中国经济发展短板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的重点领域。总体来说,新基建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底座BOB,对于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以来BOB,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开始明显放缓,从过去的两位数增长降至个位数,2019年基础设施投资(含电力,下同)增速为3.5%。2020年在较大力度的财政政策支持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一度有所回升,也被寄予成为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2021年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规模较上年小幅下降,约为19.69万亿元。2022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金融政策靠前发力,一大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实物工作量较快形成的背景下,中国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1.9%,达到了22.04万亿元。
(注:2014-2017年为实际数,2019-2022年为按增速计算数,未剔除价格因素影响;下同。)
从主要的投资增量来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贡献最大,2022年这个增量约为8900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量均在6000亿元以上。与新基建高度相关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达到了21.8%,完成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了10029.33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投资增长19.3%,投资完成额达到41221.19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累计增长9.1%,投资完成额达到73877.63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增长10.3%,投资完成额达到95298.72亿元。
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景气度明显回落。未来一段时间,出口、房地产市场等前期带动经济的重要力量面临拐点BOB,经济下行压力将有所增大,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多措并举通过加快基建投资带动投资进而稳定增长BOB,显得十分迫切而又必要。
更多关于基建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分析,请搜索、收藏共研网,或者购买共研咨询独家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基建市场调查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23-2029年中国基建市场调查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为共研产业研究院自主研究发布的行业报告,是基建领域的年度专题报告。《2023-2029年中国基建市场调查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从基建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态势、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分析基建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基建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基建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基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